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出爐 廈門排名第18
[HTML] 2007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昨日(二十七日)公布。香港蟬聯中國城市整體競爭力排行榜首,上海、北京則分列二三位。但在成長競爭力排名方面,香港則由去年的第四位,下跌至今年的第六位。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指出,香港優勢突出,亦面臨諸多挑戰,需鞏固金融中心地位及加強與內地城市的合作。
報道稱,中國城市的發展群星燦爛,各領風騷。昨日,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公布最新的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該研究會考察了二百八十九個中國城市,對二○○七年這些城市在整體競爭力、成長競爭力、國際化、城市合作發展、城市品牌及人居環境等各方面的表現,做了全面的總結和評價。
在城市整體競爭力排行方面,香港與去年一樣名列榜首,上海、北京分別名列第二和第三。整體競爭力的評價指標涵蓋經濟、社會、環境及文化四個方面。
在成長競爭力排名方面,香港則由去年的第四名,下跌兩位,成為第六名;深圳則連續兩年奪得成長競爭力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成長競爭力的評價主要依據實力、潛力、能力和活力等指標。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今年首次推出城市合作發展十大范例排行榜。深港合作致力建國際大都會的范例位列該排行榜榜首。此外,香港連續兩年在世界級大都市排行榜和城市誠信政府排行榜上名列首位。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會長桂強芳表示,香港的整體競爭力是中國各個城市中最強的,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環境更是首屈一指,在未來十五至二十年內地其它城市都無法趕超。對于今年香港成長競爭力排位下跌,他指出,“并非香港退步了,而是內地的城市發展速度更快了。”他亦指出,香港面對土地資源和勞動力短缺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等一系列挑戰。桂強芳認為,面對挑戰,香港不僅要保持自由、法制、高效的優勢,也要提升金融業,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同時在服務業方面更上一層樓。
配合內地強化優勢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副會長謝賢程認為,金融業是香港的支柱。要加強香港的金融業優勢,需要內地的配合,促進兩地資金流動。而在制造業方面,謝賢程表示,現在香港的制造業已經是“前鋪后廠”,工廠基本上都已搬到內地。他指出,香港以后需要在設計、質量把關上多下功夫,才能增加出口優勢。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副會長劉巖松表示,深港合作是香港保持優勢的一大舉措,尤其在加強金融服務方面,深港合作大有可為。該研究會研究員王合成亦指出,未來城市競爭不再是單體的競爭,而是城市群板塊競爭。除了港深合作,香港亦需要加強同內地其它城市,尤其是泛珠三角的合作。
會上還發布了2007年中國十大品牌城市榜。重慶市以“中國西部城市之都”名列第一名。品牌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由地域文化指數、品牌個性指數、品牌資產指數、危機應對指數、名人影響指數等多項指標組成。(石璐杉)
2007年中國城市整體競爭力排行榜(前30名)
排名 |
城市 |
排名 |
城市 |
排名 |
城市 |
1 |
香港 |
11 |
大連 |
21 |
昆明 |
2 |
上海 |
12 |
蘇州 |
22 |
武漢 |
3 |
北京 |
13 |
青島 |
23 |
無錫 |
4 |
深圳 |
14 |
濟南 |
24 |
福州 |
5 |
臺北 |
15 |
成都 |
25 |
重慶 |
6 |
澳門 |
16 |
寧波 |
26 |
合肥 |
7 |
廣州 |
17 |
沈陽 |
27 |
哈爾濱 |
8 |
天津 |
18 |
廈門 |
28 |
長春 |
9 |
杭州 |
19 |
東莞 |
29 |
中山 |
10 |
南京 |
20 |
長沙 |
30 |
鄭州 |
企業項目
Project
友朋期刊
Periodical